比大熊猫数量还少 中越两国联合抢救东黑冠长臂猿
来源:
作者:李骏
责任编辑:李骏

百色7月22日电 题:比大熊猫数量还少 中越两国联合抢救东黑冠长臂猿
记者 蒋雪林
“这片连绵起伏的群山,就是东黑冠长臂猿在这个星球上幸存的最后方舟。”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杨江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物种现存的数量比中国国宝大熊猫数量还少。
随杨江走进位于广西百色靖西市壬庄乡邦亮村的东黑冠长臂猿自然保护区,只见群山连绵,草茂林密,鸟语蝉鸣。保护区地处中越边境,与越南重庆长臂猿保护区直接接壤。

来到保护区任职已经近十年的杨江,说起长臂猿的习性了如指掌。杨江告诉记者,东黑冠长臂猿最吸引人的是它们的啼叫声,因此被专家戏称为动物界的“歌唱家”。他们的“歌声”时而悠扬起伏,时而高亢嘹亮。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意思,有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呼朋唤友,有的是宣誓领地,警告邻居“不要入侵我的地盘”。已经组成家庭的长臂猿夫妻,一般先“夫唱”后“妇和”,他们的叫声在几公里外都能听见。
杨江表示,东黑冠长臂猿不但是“高音歌唱家”,还是“杂技演员”,长臂猿依靠双臂的交叉摆荡在树冠层活动,穿插自如。东黑冠长臂猿一辈子不下地,吃住都在树上。

然而,地球上的这一精灵,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度被动物学专家认为在中国境内已灭绝。2006年5月,广西大学生物学教授周放在中越边境进行的一次鸟类调查中,发现了东黑冠长臂猿的踪迹,才让这一物种重回中国人的视野。
“2002年,越南在高平省重庆县境内重新发现了这一物种。2006年,越南成立了重庆东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中国也在2009年成立了省级保护区,2013年,邦亮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江说。
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我们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来到保护区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进山了解情况,顺便和长臂猿打声招呼。“杨江说,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和投入,东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力度逐步得到加强。尽管保护区的工作很艰苦,但“90后”青年林勇坚还是选择来到保护区工作。“与长臂猿打交道很有乐趣,我每个月有半个月都在山里度过。”林勇坚说。
青山不老,猿声依旧。中越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守护,使东黑冠长臂猿绝境重生,中越两国的合作在继续,今年1月10日,中越两国跨境联合保护东黑冠长臂猿交流会在784号界碑中方一侧举行。中越两国的保护工作者们坐在一起,畅谈长臂猿保护的未来。(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0年07月22日 18:36:35
-
2020年07月22日 18:02:00
-
2020年07月22日 13:07:12
-
2020年07月22日 11:41:12
-
2020年07月22日 10:30:11
-
2020年07月22日 10:29:54
-
2020年07月22日 10:26:41
-
2020年07月22日 10:22:30
-
2020年07月22日 09:33:44
-
2020年07月22日 09:07:04